前兩天在余杭徑山游玩,不僅參觀了陸羽泉,品嘗了“陸羽泡的茶”,還了解到一件有趣的事:原來我們身邊經(jīng)常可見的抹茶,其實并非真的源自日本,而是出自中國的隋唐時期,距今至少已經(jīng)有1200多年的歷史。
在明亮寬敞的徑山旅游集散中心,專業(yè)的茶藝?yán)蠋煘槲覀儽硌莺椭v解了古人點茶斗茶的各道程序和知識,不得不說又讓我大開了眼界。平時偶爾在商場里喝的抹茶似乎立刻變了味,或者這就是“速溶”和“研磨”的區(qū)別吧(正式的抹茶是指挑選細(xì)嫩的茶葉原料,經(jīng)過蒸青、冷卻、脫水、復(fù)合干燥、粉碎等多道工序制作成的超微粉末,與市面上銷售的綠茶粉和綠碎茶有天壤之別)。
茶葉在中國最早的時候是作為貢品,供帝王和皇族飲用的,直到唐代,飲茶之風(fēng)才慢慢擴(kuò)散到民間。茶圣陸羽撰寫的《茶經(jīng)》記載:“若熱渴、凝悶、腦疼、目澀、四肢乏、百節(jié)不舒,聊四五啜,與醍醐、甘露抗衡也?!敝v究的是“吃茶”。在唐代還創(chuàng)造了“煎茶法”,即:餅茶經(jīng)炙烤、碾羅成末,候湯初沸投末,并加以環(huán)攪、沸騰則止。由此,末茶吃茶法正式登上大雅之堂,這也是抹茶的起源。
清朝的茹敦和在《越言釋》中說:“古者茶必有點,其茶(抹茶)為撮泡茶,必?fù)褚欢压c心,謂之點心,謂之點茶。”這里的抹茶沖飲之法就是唐宋年間的中國抹茶飲用法——點茶。
按照文獻(xiàn)記載,日本茶道可以追溯到南宋紹熙二年,由日本僧人榮西禪師把點茶的方法帶回了日本(包括種茶、制茶、飲茶之法和茶籽茶器)。中國末茶(即抹茶)在東渡日本后,地位超然,被奉為國賓之禮,被譽(yù)為日本之最。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(xué)、社會道德、品性修為融合到一起,將飲茶的境界上升為道的境界,成為獨具特色的日本抹茶茶道。榮西禪師也因此成為了類似于中國的玄奘法師般的存在。
令人遺憾的是,在中國:“抹茶興起于唐朝,鼎盛于宋朝,衰敗于明朝?!敝劣跒槭裁此。€得“責(zé)怪”明帝朱元璋了,因為他認(rèn)為餅茶制作費工費時,下詔書廢除餅茶制作,改變了茶的制作工藝,改為沖泡飲茶。后來又隨著加工工藝的增多,逐漸出現(xiàn)炒青綠茶、黃茶、黑茶、白茶、青茶和紅茶,形成了六大茶類,而末茶茶道逐漸斷代、消失。
兩個國家對抹茶截然不同的態(tài)度,也造成現(xiàn)在我們只要說起抹茶,總是先想到日本的尷尬。
說實話,我是第一次正式到徑山來旅游,以前去徑山寺(很多年以前)也僅是因為路過。沒想到在這里還能接受如此多茶文化的薰陶,頗有點“來晚了”的感覺。同行的小姐姐在茶藝?yán)蠋煛笆职咽帧钡亟虒?dǎo)下,體驗了“點茶”的全程,如果你們來徑山游玩,正好遇見有這樣的表演,也可以要求試試哦。
圖文來源于: 阿陸,知識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